放开三胎?先看看掐断二胎欲望的3只手
点击↑关注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公众号
为父母导航 陪孩子前行
加入我们,携手共进,一路向北
微信公众号推荐:成长园(ID:czy6688990) 跟百万家长一起学习和成长!
【免费领取】请点击领取免费资料开学大礼包1,新学期学习资料、单元试卷、寒假资料整理等等!请按步骤领取!
【好书开团】《神秘科学大探索》,正在团购中(仅100套),菜单栏-》教育产品-》神秘科学大探索!
中国教育在线(ID:zgjyzx)综合整理自:
难得书院(id:ndsy201603)、晚睡(ID: wanshui01)
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交了“全面放开三孩”的政策提案,引发了网友热议。我身边其实已经有部分人提前生了三胎,真正有条件生育的,从来不会被政策束缚。
倒是大部分一般家庭,至今还在为“二胎”徘徊。生儿育女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一道简单的政策指令改变不了什么。如果国家真希望人口增长,除了放开生育政策,还要解除掐断生育欲望的更多枷锁。
01
两组数据
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786万,比2015年的1655万只多了130多万,让所谓专家预测2000万以上人口出生放了空炮。
2017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同比减少了63万人,新生儿和出生率呈现双下降。
一张图
(红色表示负增长)
这就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两年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大凡统计数据,总是有水分和粉饰的功效,所以真实情况应该更惨。当然,专家一般会说:人民群众还没准备好,期待2018年爆发式增长!
你准备好爆发了吗?!
02
掐断生育欲望的三只手
第一只手:高房价是天然的避孕药
中国现在的主力生育人群是谁?在哪里?
很显然70后最小的已经39虚岁了,作为女性来讲,已经错过了生育的最佳时期。80后尤其是85后以及90后才是生育的主力军。这部分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大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发达国家一样,呈现马太效应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些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中小城市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弱。
中小城市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已经没有多少好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年轻人。大城市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吸引走,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人口分布将明显的呈现二八定律,80%(大致)的人口集中在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科技、金融、文化、教育...发达的大型城市圈,20%的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和农村。
而我们来看看北上广深的房价:
再来看看2017年大城市的平均薪酬:(数据来源某大型招聘网站)
北京:平均工资9030元/月(取自327.8万份样本,较上年增长15%)
上海:平均工资8640元/月(取自400.6万份样本,较上年增长23%)
深圳:平均工资7490元/月(取自391.2万份样本,较上年增长11%)
广州:平均工资6270元/月(取自300.1万份样本,较上年增长12%)
暂且不论是否拖后腿的问题,就按照这个平均工资,我们来计算一下北上广深房价均值与人均工资的比值:
北京:61.18年
上海:57.1年
深圳:63.2年
广州:23.92年
也就是说你拿着平均工资,买一套均价的房子,排除房价继续上涨和工资上涨的因素,不吃不喝当神仙,在北京需要61年,上海需要57年,深圳需要63年,广州需要24年。
现实情况是:在这些城市要结婚生娃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依赖于夫妻双方家庭数十年甚至一生的结余来凑够首付款,剩下的还有每月高昂的房贷。
好了,咬咬牙,夫妻俩含泪生下第一个孩子,奶粉钱、尿布钱、吃饭穿衣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没人带小孩。于是双方家长出动,轮番带娃,房子太小住都成问题,请问,哪里来的底气再生一个?
第二只手:高昂的教育费用
孩子生了。前面说了,吃穿这些都是小开支,从上幼儿园开始,真正花钱之旅才刚刚开始。破破烂烂、松松垮垮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上哪个?幼儿园开始报不报几个兴趣班,不然三四点就放学的孩子回家干嘛?小学了,同样的问题,好点的公立小学能排上号吗?私立的每年没有5-6万能拿下吗?除了兴趣班,语数外辅导班上不上?奥数学不学?
2017年7月,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差点刷爆了朋友圈。
作者描述了她的一位闺蜜,月薪3万,而且老公收入不错,搞定家庭支出的大头,小日子滋润无忧,只需管好自己和孩子的日常花销即可,原本小日子快活逍遥,但突然间陷入惨兮兮的状况,只因为:孩子放暑假了。
孩子的暑假花销如下:
10天美国游学:20000元
平时阿姨照看:5000元
钢琴考试培训:2000元
游泳报班费用:2000元
学而思报名费:6000元
作者的闺蜜一算,总共三万五,比自己的税前月薪还高,于是感慨孩子简直就是碎钞机。而且,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此文刷屏后,有很多人批评这位妈妈太矫情,“没有3万月薪难道孩子暑假就不过了?”但更多的人却是纷纷留言,讲述属于自己的碎钞机故事。
更有好事者统计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在该榜单上,帝都勇夺头筹,上海屈居第二。
当然上述统计基于不同的育儿和家庭教育理念,未必每个人都赞同,但是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却也相差无几。此外,一线大城市的单个儿童养育成本,也有较真的人用另外的计算口径,得出类似的结论:
穷养:85万
正常:240万
富养:800万
当然,很多人会说:"难道不能给孩子少花点儿吗?"
可是大部分已为人父(母)都会沮丧的回答:"当初没养孩子的时候,我也这么想,但等你养了孩子,就会跟我们现在一样儿一样儿滴。"
当这些无情的现实赤裸裸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无数的年轻人生养一个孩子就已经咬碎钢牙和血咽下,你让他们再养一个?怕是只有上蓝翔学技术,买设备印假钞。为什么呢?因为不会印真钞啊!
第三只手: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
去年年末,中兴通讯的欧建新纵身一跳,俨然成为一个中年危机爆发的典型代表,二胎,二套房,巨大的生活压力,然后突然被裁员,脆弱的中年走向了绝路。
春节前,超级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个北京中产,有房,有百万存款,但是老岳父因流感住进ICU病房,卖掉东北老家的房产也仅仅够支撑50天时间,最后老岳父多器官衰竭而逝,所谓中产立即一夜返贫。
二胎政策的口炮王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华丽转身为梁教授,一边鼓吹二胎政策好,一边自建的企业亲子园爆出老师给孩子喂芥末的视频,携程的程序员悲愤地写到:“我在楼上写代码,你在楼下虐我娃。”口炮王其实2016年在博鳌论坛上一段销声匿迹的视频中,是这样讲的:
如果再往前追诉,网络曝光的案例实在太多,比如:去机场接个人的雨田君...
如此种种,让中国中年普遍得上了一种病,包括我,请不要暗自得意,也包括正在看文章的你,这个病名字叫——焦虑。
很不幸的是,据我所知,此病目前无解。有读者说不是唯一解药是一个叫“钱”的东西吗?那我问你,多少钱算够?一千万,一个亿,还是十个亿?你仔细去查查历届首富们都到哪里去了。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和故事都在讲述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所谓中产哪里还有什么安全感!
你还岁月静好的活着,那是因为你运气好!当你哪天运气不好的时候,总有款适合你的方式让你瞬间返贫或者自绝于人民。
安全感都没有,怎么还敢再生一个!
03
提高生育率,不靠嘴炮靠行动
本来写了很长一段,想想还是删掉了。
总之,无论欧洲还是近邻日本,未来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酷事实,提高生育率确实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战略,但方法不是出个文件盖个戳就完事了!国家层面需要制定一揽子的福利政策来做保障,而不是把生育、养育孩子的重担仅仅压在一个家庭身上。
开个玩笑:比如生一个孩子买房打3折,读书打4折,看病打5折,你看看生育率能提高多少个百分点?或者咱也学学欧洲,生一个娃国家承担部分养育费用如何?
还有一篇文章说得也很直白:二胎政策遇冷,鬼知道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小编觉得很多观点都类似,但是值得我们一起来反思:
原文如下:
01
二孩政策出台两年,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将再迎一次爆发式增长的专家,遭遇了尴尬的“打脸”局面。
2016年我国新出生人口1786万,比2015年的1655万只多了130多万,距离专家预测的2000万以上人口出生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俺们大东北的黑吉辽,实现了负增长。
专家对此的解释是才开放一年,大家在心理和情感上还没有准备好,到了2017年出生率自然会大大增加。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情况,2017年新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去年同比减少了63万人,新生儿和出生率呈现双下降。
看到全面开放二孩并没有对提升人口出生率起到应有的调解作用,估计专家也很郁闷,总不能再辩解说大家都在怀孕,然后等着2018年再冲击一下人口爆炸式增长吧?
其实不需要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已经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二孩政策遇冷的种种迹象,我好多符合生育二孩的朋友都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不生,“你说生我就生,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我一个朋友开玩笑说。
02
如果有人还记得刚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所遭受到的强大阻力,很多夫妻宁可扒房子牵牛倾家荡产也要生,就可以对今天大家的冷静感到差异: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觉得二孩是种福利了呢?
第一大原因,是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
在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20多年中,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西方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生儿育女的欲望越低。
另外,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养老模式被打破,父母已经习惯了靠自己养老,不再认为那是孩子的必然责任,“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这种观念逐渐失去了市场。
第二个原因,是女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好忽悠了。
当社会上依旧默认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如果选择生二胎,一个家庭中依然是需要女人放弃事业的上升期,若干年后重返职场的难度大大增加。
女人们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明白生育后代对于女人的意义永远不同于男人,这不是一倍的增加生活压力,是成倍的、以几何级数的增加,她们开始懂得计算选择的成本,逐渐摆脱自己作为生育机器的命运。
而且有些男人生二胎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和家庭中重男轻女的观念,女人们不再希望自己为了成全这种落后思想而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
第三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生活成本和养育成本在不断增高。
有人曾经计算过,在当前的中国将一个孩子养大成人大致需要65万——200万人民币,更别说结婚成家之后的房子问题了,更是一笔完全没有上限的花费。
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让我国的养育体系完全向奢侈品化趋势转移,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还有精力和情感等方面,“多口人不过等于多加一双筷子”的传统思想已经式微,即使有人企图不按照这种奢侈品化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也会面临巨大的周边压力和不友好的市场环境,最终形成强烈的生存焦虑。
有数据证明,假如一胎的抚养成本是1,那么两胎的抚养成本是1.6。当一个家庭中,六个成年人(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父母)已经把所有财富和精力都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会让第二个孩子的到来显得更加望而生畏。
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身体问题、年龄问题导致的生育难度,都令一些人对二胎抱有谨慎态度。
当然现在国家已经在陆续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正如很多人戏言,“以前是多生孩子要罚款,估计以后不生孩子也得罚款了”。
但很多人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可以是一夜之间覆手为雨,而现代社会高昂的生活成本,日益加重的教育负担,却需要每个人自己去默默承受。
现在敢生二孩的,都是真的勇士。当然,也有边远地区一个劲猛生,把孩子当成是小猫小狗般养大的,但即使如此,生育率依旧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更多有机会生二胎的人,都放弃了机会。
03
我看过一个关于为什么生育率下降之后,就很难再提升的资料,其中的观点认为:
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经历战争或者极特殊原因),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予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
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这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因为低生育率会造成养育成本的增加,而鼓励生育的政策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这就是西方鼓励生育的政策比我们更健全,但出生率依旧持续低迷的原因,人们并不会为了得到生育的一点好处就选择做父母,在养育成本并不会真正降低的情况下。
文章认为,真正对促进高生育率有效的手段只能是平价哺育和教育市场的大量存在,如果人们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歇斯底里的压力”,才会心甘情愿地选择生育二胎或者多胎。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生二胎,就是因为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感受到了“歇斯底里”的压力,房价、教育成本、倾注的时间精力,都像一个大老虎在身后紧紧跟随,要了孩子就无法确保父母的生活可以维持理想的水平,孩子和父母争夺生存空间。
大家不是不喜欢孩子,只是对养育一个孩子背后需要承受的巨大经济和情感压力吓倒了。
所以,政府与其红口白牙地劝说大家生二胎的种种好处与光荣,不如努力让人们生活得不再那么艰难,让生存的成本降低到合理的程度。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来看,二胎出生率下降大概是种令人沮丧的失败,但是从个体来说,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对于成为父母,人们可能永远无法进行超前的行为培训。
不过如果更多人对此秉持了基本的敬畏心理,谨慎做出自己生命中的重大选择,这到底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如果抛开以上这些因素,假如我们具备足够充足的条件,养育二胎也是不错的选择。给独生子女一个陪伴成长的手足,将来一起分担赡养老人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到底生不生二胎,还得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在明了利弊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微信公众号
专业靠谱 值得信赖
这里有
最新教育资讯
国内外优秀教育理念
实用教养经验、考试宝典
与教育相关的种种资源……
长按↑关注
还有一群爱孩子、勤思考、乐于学习的爸爸妈妈们!
近期热门
北大61岁美女教授的演讲刷屏了,却只讲了两个字,值得和孩子一起看看!
更多内容试着回复:“关键词”或者“67”
请为我们点赞加油 ↓ ↓ ↓
谢谢